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线上教学、抗疫攻坚‖通力合作稳教学,齐心协力战疫情

2020年05月02日 09:55 张鹏图 点击:[]

受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影响,学生无法按时正常返校上课,有机化学教研组三位教师积极配合,通力合作,主要采用线上授课、线上答疑、微课制作等形式进行教学工作,保证了各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正常开展,现将有机化学教研组在开学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如下。

一、线上教学有效开展

有机化学教研组共包括徐鸣、郑云香、张鹏图三位教师,主要承担我院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环境工程三个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工作。

截至2020年4月22日,徐鸣老师负责的2018级应用化学专业,共进行线上教学28课时,参与学生人数97人,学生课程参与率100%;郑云香老师负责的201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共进行线上教学16课时,参与学生人数95人,学生参与率100%。

二、严格课程考勤,保证学生参与率

网络课程的参与率一直是教研组三位教师关注的重点,确保学生在家能够保质保量地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课题组教师共同制定了以课前点名、在线提问为主要方式的考勤体系,确保了学生的出勤率,为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必要保障。

例如,徐鸣老师利用“智慧树”平台进行教学,平台自带点名签到功能,通过课前组织学生点名签到,督促学生进行学习。除了在线点名签到之外,郑云香老师还利用“钉钉”课程平台的群功能,实时提问,学生可直接将答案传至群内,方便老师直观地了解到当堂课程的学习情况。电脑端教学,手机端提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沟通方式方法,共同提升授课质量

由于《有机化学》课程的特殊性,对于反应机理的解释、反应过程的描述称为了在线教授课程的难点之一。为此,三位教师积极讨论、共同协商,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力争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向学生展示反应机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课题组还定期召开视频会议(两周一次),就线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总结的经验以及进一步的计划等进行充分讨论,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四、微课制作辅助教学

由于疫情影响,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现场或课后答疑工作,为加强学生对各个章节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升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率。课题组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制作,并将制作的微课视频在学习群内进行上传,使学生能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反复学习,并充分掌握。

课题组中张鹏图、郑云香两位年轻教师在软件使用、微课制作等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学生制作了一系列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学习。但由于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对前后知识的连接不够丰富和充分,为保障微课视频的质量,徐鸣老师会对视频进行进一步审核,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后,交由两位老师进行修改后最终发布。“制作-审核-发布”的流程充分保证了微课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张鹏图老师制作的《亲核取代反应》系列微课视频,既通过“画板式”教学,利用手绘画板绘制的方式,对SN1、SN2等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讲解,充分还原了课堂板书教学的场景,弥补了传统PPT教学对于反应机理展示不充分,讲解不具象的缺陷;又借助ChemDraw等专业有机物结构绘制软件在有机物3D立体结构绘制上的优势,通过3D立体图形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结构,弥补了板书教学的不足,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对有机物的结构、反应发生的倾向性等进行学习。郑云香老师制作的《环己烷的立体构象》微课课程,对环己烷的“船式”、“椅式”等立体构象也进行了3D绘制并讲解,使学生对环己烷的立体构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收效良好。

五、教学效果实时反馈

有机化合物化学式难于从电脑端输入、而单纯的选择题又不足以全面考察学生的了解与掌握情况,《有机化学》教学课程的教学情况反馈一直是线上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

为切实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研组制定了一系列的包括课后作业、课堂即时提问等多样化的评价考核体系。目前,教研组主要以纸质版作业拍照上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虽然过程较为繁琐,但为课程教学的评估提供可不可或缺的保障。

疫情期间的正常教学秩序虽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有机化学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准备、通力合作,充分实现了课程的正常开展,保障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也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值得借鉴,但唯有脚踏实地,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放在首位,才能保证在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真正做到“不停课、不停学”。

上一条:线上教学、抗疫攻坚‖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感悟 下一条:线上教学、抗疫攻坚‖环境工程系搭建“云中课堂”,共“课”抗疫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鲁ICP备2022011533号-1